《蘋果日報》正式推出會員訂閱制,所有內容,不論大小,皆需要登記成為會員才可以看到,這個出發點當然是經過計算,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蘋果日報將會喪失大量由搜尋引擎而來的流量,最大的得益者,可能是近年積極鑽研 SEO 的HK01以及其他報章如《東方日報》。

要推行會員制的閱讀習慣,首要內容吸引,才能夠吸引讀者眼球,以《端》傳媒為例,他們就以獨家深入的報導打響名堂;也有一些中間著墨的案例如《明報》就有部份內容對外開放,部分會員限定,今次壹傳媒集團的舉動可謂非常勇敢。

黎智英早在去年的時候已撰文提倡其回天之術,當中寫道:

「觀乎《紐約時報》的成功,訂閱制確能夠挽救日漸消散的紙媒性命。《紐約時報》於18年第一季擁近278萬個網上訂閱用戶,訂閱費用早已超越廣告收入,為集團主要收入來源,佔近63%,而廣告收入則只佔30%。如此看來,成功的訂閱制的確能夠起死回生。」

然而,壹傳媒集團此舉看似衝動,但也不無道理。因為今次他們全面封鎖非會員的訂閱,不單會影響大部份用戶的習慣,促使用戶轉投其他新聞網站,同時也有機會因為內容大眾讀不到,影響他們在搜尋引擎的表現,讓自然搜尋流量大減。而最終的得益者,就可能是年積極鑽研 SEO 的HK01以及其他報章如《東方日報》等等。

不過根據Similar Web的數字,原來現時《蘋果日報》的流量有80%都為直接流量,搜尋引擎只佔10%,在百份比上不高,但實際流量不少;而搜尋引擎就為《HK01》帶來近半的流量來源,威力驚人。

而不得不說的,是是「內容」,在這個內容農場、免費資訊當道的年代,到底有甚麼「內容」可以吸引讀者訂閱及付費,而不是習慣了其他的替代,相信是壹傳媒集團今次轉型的最大考驗。到底是自毀城牆,還是可以殺出一條血路,我們只好拭目以待。